logo

劳动合同的诉讼期

2023-11-02

摘要:劳动合同的诉讼期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时,双方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提起诉讼的时间限制。本文将详细介绍劳动合同的诉讼期相关内容,包括诉讼期的概念、计算方法、延长和中断、重要事项的解释等。





一、诉讼期的概念

劳动合同的诉讼期是指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或用人单位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诉讼期的设定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及时维护自身权益,也是为了维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二、诉讼期的计算方法

1. 诉讼期的起算时间: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算,即劳动合同终止或发生争议的日期。


2. 诉讼期的计算方式:根据中国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的诉讼期为一年。计算诉讼期的方式是根据公历日历,以起算日为起点,起算满一年后的当月最后一日为终点。若终点当月没有对应的日期,则以该月最后一日为终点。

例如,劳动争议发生的起算日期为2021年1月1日,那么诉讼期的终点日期是2022年1月31日。


三、诉讼期的延长和中断

1. 诉讼期的延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以下情况下,诉讼期可以延长:

(1) 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在诉讼期届满前十五日内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仲裁申请的,诉讼期延长至劳动仲裁机构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计算;

(2) 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在诉讼期届满前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诉讼期延长至人民法院收到诉讼申请之日起计算。


2. 诉讼期的中断:在以下情况下,诉讼期可以中断:

(1) 劳动争议当事人之间达成书面调解协议,诉讼期中断;

(2) 劳动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作出中止或延期处理决定,诉讼期中断。


四、重要事项的解释

1. 诉讼期届满后提起诉讼的后果: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在诉讼期届满后提起诉讼,仲裁机构或法院将不予受理,并告知其逾期提起诉讼的后果。


2. 诉讼期内缴纳诉讼费的规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在诉讼期内提起诉讼时,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诉讼费。具体数额根据不同地区的规定而有所不同。


3. 诉讼期的特殊情况:对于劳动争议中的特殊情况,如劳动者或用人单位无法提供法定证据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酌情处理。



劳动合同的诉讼期是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权益的重要制度。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或发生争议后,应及时了解诉讼期的计算方法,并在诉讼期内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提起诉讼。同时,劳动争议当事人也应注意诉讼期的延长和中断规定,以便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行动。


文章地址:http://www.gxcai.com/jy/90052.html
  • 劳动诉讼时间的重要性
  • 劳动合同可以直接诉讼吗
  • 试用期员工离职率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 离职怎么写离职报告
  • 劳动纠纷诉讼期的相关规定和应注意的事项
  • 对劳动能力鉴定不服行政诉讼
  • 国家特殊津贴退休待遇的意义与实施
  • 离职时的大忌
  • 劳动纠纷是民事诉讼吗
  • 如何查找一个公司的离职率
  • 劳动合同的诉讼期
  • vivo副总裁周围:AI大模型投入无上限,人才成本平均税后100万元
  • 追索劳动报酬纠纷诉讼时效
  • 年度离职率的正确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