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993年工资制度(第三次)改革的背景与特点

2023-07-22

摘要:1993年工资制度(第三次)改革是我国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这次改革的背景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特点是深化企业改革,实行差别化工资制度,全面推行绩效工资。




一、背景


1.1 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1989年,我国实行了“七五”计划,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国际环境变化等问题。1992年,我国召开了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这为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机遇。


1.2 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推进


1992年,我国开始实行“计划与市场并举”的经济体制。这为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自主经营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1.3 企业管理体制需要改革


我国过去的工资制度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思路设计的,存在着工资低、分配不公等问题。同时,企业管理体制也存在着权责不清、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改革。


二、特点


2.1 深化企业改革


1993年工资制度(第三次)改革,是我国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其目标是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革中,取消了原有的固定工资和等级工资,实行差别化工资制度,同时,建立了企业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


2.2 实行差别化工资制度


差别化工资制度是本次改革的核心内容。差别化工资制度是指根据员工的工作内容、能力、贡献等因素,对员工进行分层次、分档次、分段别的工资分配。相对于原有的固定工资和等级工资,差别化工资制度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3 推行绩效工资


1993年工资制度(第三次)改革,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在差别化工资制度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经济效益、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等因素纳入考核范畴,并按照考核结果给予员工相应的绩效奖金。这一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4 引进市场机制


本次改革,引进了市场机制,对企业的工资总额进行了限制,要求企业在规定的工资总额内,按照差别化工资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进行分配。这一举措,使企业的工资支出更加合理,同时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有效的约束。



1993年工资制度(第三次)改革,是我国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其背景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特点是深化企业改革,实行差别化工资制度,全面推行绩效工资。这次改革,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章地址:http://www.gxcai.com/jy/122739.html
  • 增薪幅度:什么意思、计算公式
  • 人事专员(HR专员)如何办理新员工入职离职手续
  • VUCA时代企业如何选拔具有潜力的人才
  • 远程工作如何高效办公
  • 未来用工趋势发展会是怎样的
  • 女性管理大师罗莎贝丝·默丝·坎特的语录
  • 领导逼员工主动离职的10大套路,你知道几个
  • 企业如何利用远程灵活用工实现降本增效
  • 如何处理员工离职后的问题(如何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 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讨论题的设计步骤
  • 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讨论题的内容要求
  • 坎特法则对管理的启示
  • 公司招聘前,HR真的做足准备了吗
  • 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的背景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