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劳动工资诉讼时效

2023-11-02

摘要:劳动工资诉讼时效是指劳动者要求支付工资的诉讼权利由于时间的流逝而失去的期限。在中国,劳动工资诉讼时效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劳动工资诉讼时效的长短对于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劳动工资诉讼时效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可能的延长或中断情况,并提供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劳动工资诉讼时效的相关内容。






一、劳动工资诉讼时效的定义

劳动工资诉讼时效是指劳动者要求支付工资的诉讼权利由于时间的流逝而失去的期限。在中国,劳动工资诉讼时效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规定。


二、劳动工资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工资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如下:

1. 劳动者对雇主提起工资诉讼的时效期限为一年。即劳动者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劳动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提起工资诉讼。


2. 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存在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可以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并在仲裁期限届满后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工资诉讼。


3. 劳动者因雇主未支付工资而提起工资诉讼的时效期限为两年。即劳动者自支付工资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提起工资诉讼。


三、劳动工资诉讼时效的延长或中断情况

劳动工资诉讼时效可能会因以下情况而延长或中断:

1. 劳动者因疾病、伤残等无法行使诉讼权利的,劳动工资诉讼时效中止。


2. 劳动者与雇主达成调解协议的,劳动工资诉讼时效中止。如果调解协议未履行,劳动工资诉讼时效可以继续计算。


3. 劳动者因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况无法在规定时效期限内行使诉讼权利的,劳动工资诉讼时效延长。


4. 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存在其他争议的,劳动工资诉讼时效不受其他争议处理的时效期限的约束。


四、常见问题解答

1. 劳动工资诉讼时效的计算起点是什么?

答:劳动工资诉讼时效的计算起点通常是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劳动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


2. 劳动者提起工资诉讼的时效期限是多久?

答:劳动者对雇主提起工资诉讼的时效期限一般为一年,但是因雇主未支付工资而提起工资诉讼的时效期限为两年。


3. 劳动工资诉讼时效可以延长吗?

答:根据特殊情况,劳动工资诉讼时效可以延长,如劳动者因疾病、伤残等无法行使诉讼权利。


4. 劳动工资诉讼时效可以中断吗?

答:劳动工资诉讼时效可以中断,如劳动者与雇主达成调解协议。



劳动工资诉讼时效对于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重要影响。劳动者应及时了解自己的劳动权益,并在规定的时效期限内提起工资诉讼。同时,劳动者也应注意特殊情况下时效的延长或中断情况。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劳动工资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文章地址:http://www.gxcai.com/jy/90067.html
  • 劳动争议诉讼程序
  • 离职不断社保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 探讨年度离职率对企业的影响
  • 劳动仲裁不满意可以诉讼吗
  • 追索劳动报酬的诉讼时效
  • 筑公积金通字〔2023〕42号 贵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关于印发《“商转公”贷款10问10答》的通知
  • 95后男子被裁员抗争17个月获赔16万9
  • 劳务劳动纠纷如何诉讼
  • 大理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大理白族自治州住房公积金骗提骗贷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政策解读
  • 生育津贴是扣完五险一金的吗
  • 劳动仲裁提起诉讼的时间
  • 筑公积金通字〔2023〕27号 贵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关于支持无房职工家庭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的通知
  • 劳动诉讼属于民事诉讼吗
  • 劳动纠纷是民事诉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