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补助、补贴等是否计入工资总额?(最高法院观点)

2023-11-28

问: 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经常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确定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在计算劳动者工资总额时,由于目前各用人单位发放的工资项目繁杂,当事人之间对一些补助、补贴是否应当计入工资总额往往容易产生争议。这 些补助、补贴究竟是否应当计入劳动者的工资总额中呢?


答: 从理论上看,劳动者的工资应当是其基于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所获得的相应报酬。对于劳动者工资的具体组成,由于实践中的情况较为复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司法解释等对此没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但在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中,对劳动者工资总额的组成予以了明确规定,即劳动者工资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该规定还对以上六种工资组成部分的具体内涵及外延进行了相应规定。


根据这一规定,计入劳动者工资总额中的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一般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如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年功性津贴及其他津贴,以及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


国家统计局于同日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第四条中,对于工资总额中不包括的项目和范围也进行了相应规定,根据这一解释规定,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劳动保护方面的各种收入待遇,均不应计入工资总额,比如生活困难补贴、集体福利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取暖补贴、洗理费等。


以上规定在我们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可以参照适用,从而较为合理地确定劳动者具体的工资组成和工资总额。


结合劳动者工资的性质和上述规定精神可以看出,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需要确定劳动者工资总额的时候,不能对用人单位发放给劳动者的补助、补贴等一概而论,认为均应或者均不应计入劳动者的工资总额,而是应当具体分析这些补助、补贴的性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地的房改政策不尽相同,所以用人单位发放给劳动者的住房补贴是否应当计入工资总额,还应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具体予以区分,对于那些专款专用,劳动者不能自由支配的住房补贴,一般不应作为工资对待,而对于那些以现金形式发放给劳动者,并且劳动者可以自由支配的住房补贴,则可以考虑计入工资总额。


——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总第55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238页。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gxhr”立场。


文章地址:http://www.gxcai.com/jy/79438.html
  • 领导在朋友圈点了赞,法院判公司支付员工加班费1万8
  • 千万不要跟HR谈恋爱,会哭
  • 法官上身赤裸猝死在法院审判大楼! 人社部门认为不是工伤, 官司打到高院!
  • 人才盘点会议怎么开?(附详细流程指引)
  • 提醒!千万不要在同事面前炫耀这三种事情,否则越混越差
  • 公司未按法定标准缴社保,员工被迫解除有经济补偿吗?
  • 抬杠,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
  • 猴子管理法则:管理者忙死,下属闲死,谁的错?
  • 员工积分制管理办法,HR必备!
  • 风险防控手册:手把手教你调岗、降薪与裁员
  • 职场残酷真相:给你加薪的人,永远都不是老板
  • 翁帆的瓜太大,网友惊呼:不可能!杨振宁儿子的话,也彻底暴露真相!
  • “来我公司当副总吧”:别傻了,离开平台,你什么都不是!
  • 被裁员前,一般会有什么征兆?